close

去年米果出了一本書,書名叫做《綠豆椪的偏見》。不過我要講的跟這本書沒關係。

昨天去聖娜多堡買麵包,看到他們的中秋月餅已經開始賣了。我買了一顆綠豆椪當點心,剛剛吃掉。聖娜多堡的綠豆椪非常迷你,直徑大約5公分左右。外皮是正統的白色酥皮,層層薄皮底下的內餡,是純粹的鬆軟的綠豆粉沙,沒有肉餡。

我忽然想起,很久以前曾經跟老爺爭論不休,為的就是綠豆椪的長相。

我自小在苗栗長大,對於客家產物,一直都有種「理所當然」的誤解。例如說:我以為碗粿就應該是整碗由糯米汁凝固製成,頂多上頭灑點韭菜花炒豆乾。到台北以後,才知道有一種碗粿不是白的,而是包肉、香菇和蝦米等餡料一起炊蒸。我也以為湯圓就應該要煮鹹湯,包含瘦肉、香菇、香蔥、紅蔥頭油花、芹菜、香菜、茼蒿菜等配料。在到台北以後,才知道原來還有中間包餡的大湯圓這種怪東西存在。

對綠豆椪的誤解,也源自於這種自小吃客家食物的理所當然。

我以為綠豆椪應該是長這樣:中間有個像蛋黃一樣的突起物,裡頭則包著鬆軟的黃色豆沙。以前媽媽上菜市場或者去麵包店、糕餅店買回來的這種餅,問她叫什麼,她都說這個叫綠豆椪。http://photo.xuite.net/tsm00611/2135663(清香餅行是我們經常光顧的老餅店)

1241516831356.jpg

後來google才知道,這種餅客家話發音「綠豆凸」。用國語來說,有兩種又難聽又可愛的名字。哈哈!原來是肚臍餅,又稱奶頭餅。

http://feature.mlc.gov.tw/cookies/cookies01.asp

「肚臍餅為苗栗名產,其發展淵源與早期農家生活有密切關聯,以綠豆仁為餡料,爲了跟做法相近的綠豆椪有所區分,也稱之為綠豆餅,口感香甜鬆軟不膩。綠豆椪與肚臍餅做法相近,同樣是以綠豆仁為內餡,不同於肚臍餅,綠豆椪口感細緻綿密、餡多厚實;內餡中加入豬肉的鹹口味。」

那聖娜多堡販售的餅,沒有包豬肉,又沒有中間黃色突起來,還是叫做綠豆椪嗎?

真是令人費解呀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ckd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