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貨

前天把《英倫懸疑四部曲》讀完,結局精彩萬分,掩卷時想著犧牲睡眠還真值得。再說這陣子睡眠品質奇差,早睡或晚睡差別不大。可惜的是,菲力普.普曼的中譯作品已經全部看完,接下來要看啥好?

昨天晚歸,老太爺在客廳觀看鬧烘烘、吵死人的棒球賽,我一邊吃麵,索然無味。跑去翻了書架,發現不妙。上一批採購的書已經全部讀完了?!我探頭探腦撈不到適合配飯的書,只好搬NB。才剛開機想上BBS瞧瞧年輕人最近在看什麼……少爺快樂衝過來,使出他的「抓奶龍爪手」摳鍵盤,NB只得草草收起。那餐吃得我無比痛苦,襯著我最厭惡的電視噪音,什麼都無法入眼,有一種精神沙漠感。

今晚少爺九點睡著,我無法入眠,房裡竟連本能讀的書也沒有。心有不甘,又跑去翻書架。

話說雙層書架的最外層,較高的幾格,放最近採購的戰利品。120cm以下的格子,只能放過時電腦教學書籍和別人贈送的難看書刊。因為這些全部都是少爺玩弄、丟棄、撕扯的對象。這樣一想,好像將近一兩年沒有好好看過自己的庫存物了。我把書架拉開,查看內層到底還剩下什麼沒讀完、願意重讀的書。

有驚喜,也有絕望。

感謝老爺搬家時幫我擦了一批書,書況還ok的終究有些能留下。

楊照《迷路的詩》、《Cafe Monday》被老鼠咬了一個洞,竟然還在!胡晴舫《辦公室》也倖存。可惜我更愛的《機械時代》被老鼠又啃又咬、拉了太多大便,不得不丟。已經絕版買不到了啊!可惡!

最後,選了陳浩《女兒父親》做睡前讀物。

 

駑鈍

《女兒父親》是懷孕沒多久買的。當時對於即將到來的小生命,懷抱著許多期待和好奇。買書時,心想──女兒和兒子雖多有不同,做為父母,應該有許多共通感受。

不過,我終究沒有把書看完。說起兒女情感,每篇都有不錯的橋段,幽默、深情、幸福、失落種種微妙情緒兼具。但從「女兒的父親」這個分隔線開始的文章,時不時出現他個人獨特的敘述語言,埋藏得太隱晦的指射(特定人士,看過某些書,才會點頭稱是的言外之意),我,真,的,看,不,懂。一旦多看十次、對照前後文意都不知道他到底要講什麼?就會對書開始厭煩。

沒看完的書,不想從頭看,就倒吃甘蔗,看最後一篇。(應該是沒看過吧)

嗄?第一行字在講什麼鬼?「電視不像書,它不能翻頁──包可華」。這句話好奇怪?為什麼要特地引用?電視不能翻,但可以轉台,這不是跟翻書一樣意思?再說包可華是誰?跟後頭接著講的包雲龍是同一人嗎?

越看越皺眉。這些人名到底是誰?他說不想講電視史,還不是拉拉雜雜講了一狗票?每一個想說明的,例如「香港人特質」、「全球華人收看的衛星電視大夢」,都是沒搔到癢處就跑走。喔,商業性強、英文能力好、有世界觀,這些我都已經從別的書裡看過更好的描述了。然後呢?每個段落的時間和事件跳躍、記憶又如此私人,我既不認識他提的那些人,也不記得當時的第四台到底在做什麼、更不知道他洋洋灑灑列舉的政治時代背景。

是我有問題嗎?因為我不夠老?因為我見識不廣,其實那些電視人都是響噹噹的人物?還是因為前後承接,必須從頭開始看?也不對啊!我又翻了被歸納在這分類的幾篇文章,都沒怎麼講到這篇相關的東西。

我翻到書後面那些了不起的名人推薦,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──可能真的是我的問題。誰叫我太笨、沒常識、沒看新聞,否則怎會連尋常文意都難以理解?

一選就選中讓人不想再繼續看其他篇的文章,運氣好好。

本來這種文章多看幾次就會想睡覺,的確是絕佳睡前讀物。但看不懂真的讓人很生氣,開電腦寫了這些瑣碎。

再度證明──我是笨蛋。

無誤。

 

分居

有些書,之喜歡,給他一千分都還不夠用。這種就要放在最常拿到的地方,常常回味。

有些書,從頭到腳都不會讓人想仔細看。沒話講,能賣就賣能送就送。送不出去的話,能塞多遠就是多遠,因為連看到書皮都覺得擁有這種書真是可恥。

有些書,大家都說「好美、好漂亮、不吃一次枉為人」,高高興興娶回家,也認真吃完了,才發現被騙!根本就只有勉強及格,實在不怎麼樣,從此住進冷宮,謝謝不必聯絡。

陳浩《女兒父親》是這一種──

大家都說「好美、好漂亮、不吃一次枉為人」,認真吃了一陣子,發現他有時候可以吃,甚至可稱為好吃,有時候又很難吃。碰到這種書你能怎麼辦?不甘心離婚,要再吃又沒那興致。

只好分居,有緣再相會。

還是哪位大德可以幫我倆調停一下?幫我說說他這麼難吃到底是什麼意思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ckd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