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新聞,看到高鐵、水井、水庫等新聞,老爺有感而發說:「還是客家人會利用水資源。像他們之前來開墾的時候,都會先鑿水塘儲水,有需要灌溉的時候飲水灌溉,平時就當成魚塘,不吃的菜葉什麼的就丟下去當魚飼料。」(可能這話是對的吧。老爺是得兼教歷史的公民老師:p)

老太爺說:「那也不見得。客家人以前來台灣的時候都是先佔據有水源的地方啊!像新竹、苗栗,還有南部那些客家人的縣市,你看都是靠水的……就連花蓮、台東那邊也都是客家人去開墾的……」言下之意,就是反駁客家人哪有什麼會利用水資源,只是佔地利之便而已。

我當下心裡非常不舒服,但已經學乖了,什麼話都沒講。

默默進房間開電腦,用「客家人 佔據水源」查詢,大部分查到的資料,都述是因為閩南人已經把平原等好開墾的地方佔走,客家人只能往山裡走,苗栗、新竹哪裡是因為什麼靠近水源?鯉魚潭水庫也是後來才建好的。客家人分布的地方都是貧瘠的丘陵地!

不過,我另外查到的一篇資料,則表示客家人往丘陵地遷徙,有兩種可能,一種則是因為種植茶葉有利可圖,「許多客家遷離平原,並非他們『打輸』 閩客,而是被新興產業吸引離去。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alice0963261201-alice0963261201/article?mid=645&sc=1

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械鬥衝突。以南部來說,「乾隆、嘉慶年間,大量移民湧進,使得土地紛爭疊起,客、閩間也常發生武力鬥爭。此時,平原及周邊地區開發已達飽和,客家移民只得沿鳳山溪谷向內陸山區前進,開拓了今日的關西、芎林、橫山、竹東一帶。然而此時客家人必須面臨山區的平埔族及原住民,免不了產生激烈的衝突。當地的平埔族人曾協助官軍平定林爽文之亂,得到了清廷的屯番制,移民不得開墾番界內土地。所以晚到的客家移民只得和平埔族合作墾荒,才可生存。

再者,為什麼客家人節儉?我們喜歡嗎?一定是因為各項條件嚴苛才造就這樣的德行。

老爺進門問我在幹嘛?我回了一句「客家人哪有佔據水源?」

老爺淡淡的說:「他亂講的,你不要理他就好。」「是啊,所以我剛剛一句話都沒講。」

往好處想吧,老太爺雖然在言語上、潛意識裡對客家人抱持著不以為然的態度,但他平日並沒有抱持什麼敵意,而是就像一家人那樣照常生活。

而我因此去複習了客家人來台開墾的歷史,老爺也是根據他所知的事情跟我說明,並沒有因為他是閩南人,就否定了客家人的長處。

台灣時至今日,還是有閩南、客家族群這種分隔意識,實在是頗值得玩味。不只是閩客,還有近幾年每到選舉就吵得火熱的族群對立,也是吵得人心煩。每次聽到政治人物用台語嘶聲悲情吶喊,我就忍不住嗤之以鼻:「怎樣?講閩南話的才是愛台灣、證明自己是台灣人?在台灣住了五六十年的外省人,就不算台灣人了?可笑!這種台灣話,也是從大陸閩南地區傳過來的好嗎?!講客家話、原住民話的就不是人嗎?這些人敢講自己對另外兩種族群沒有排拒?哪一個不是他媽的要選舉了才抱一下大腿?有誰真的關心過原住民的生活?真正的接受在台灣生活的所有族群和文化,才是大無私的愛!偏特定語言族群的選舉手段,就是作秀、挑起對立!」

可是偏偏,多數無知的台灣人就吃這一套。

老爺笑說,每次看到國外看比賽舉國旗的事情,他就會覺得有點好笑,因為以前舉國旗,被台灣人罵外省豬,現在舉國旗反而是愛台灣。其實,不管是哪一種表現,仍舊彰顯了某些人淺藏在心底的不民主、非理性的排拒意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ckd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